精粹主義(Essentialism)

精粹主義為教育哲學的型態之一,其同時根源於觀念主義與唯實主義,屬於較為傳統與保守的哲學。精粹主義於1930年代早期盛行於美國,略晚於進步主義,與永恆主義有同樣的目的,就是對進步主義教育的反動。精粹主義代表人物有柏格萊(William C. Bagley)、布立格(Thomas H. Briggs)、霍恩(Hernam Harell Horne)等人。

學校課程

根據精粹主義者的觀點,學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教授基本知識:小學階段的讀寫算與中學階段的五個學術及基本科目──英文、數學、科學、歷史與外國語。而且學習是困難的工作,需要紀律配合

  • 大多數的基本學科仍得靠直接的方法,如記憶與練習,才能學好。
  • 雖然興趣引發動機,但是努力仍然比興趣重要
  • 自制力的培養十分重要

教師角色

在精粹主義的觀點中,教師具有高水平與知識,因此被尊為權威,是為專門科目或學科的大師與值得效仿的模範教師必須掌控課堂活動,並且很少根據學生的意見來決定課程內容

精粹主義v.s永恆主義

精粹主義與永恆主義一致主張恢復基本學科為教育過程中心,強調心智的訓練,並且以教師為中心,但相異之處可歸類為以下四點:

  • 永恆主義者注重古典學科,精粹主義者更願意納入現代學科。
  • 偉大的經典不只有永恆的真理,精粹主義者認為閱讀經典是因為經典有使我們適應現實的道理,吸收了某部份進步主義的觀點。
  • 精粹主義論者認為社會文化遺產中有精有蕪,而精緻的、具有真正的價值者,並不隨時間的消逝而湮滅,反而會因時間的久遠而愈能顯出其真切的意義來,那才有延續的意義。
  • 永恆主義者較重視高等教育問題,但精粹主義者較重視中、小學的教育問題。

參考資料: 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WikiContent?title=%E7%B2%BE%E7%B2%B9%E4%B8%BB%E7%BE%A9&search=%E7%B2%BE%E7%B2%B9%E4%B8%BB%E7%BE%A9

有疑問? 留個言吧!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