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金泰(A.MacIntyre)的社群論

麥金泰(Alasdair Chalmers MacIntyre) 1929年出生及受教於英國,1969年移居美國,任教於波士頓、聖母、杜克等大學並曾任美國哲學會會長。其主要著作有《德行之後》(After Virtue: A Study in Moral Theory)、《誰的正義、何種合理性》(Whose Justice? Which Rationality?)、《三種對立的道德探究》(Three Rival Versions of Moral Enquiry: Encyclopaedia, Genealogy, and Tradition)、及《依賴的理性動物》(Dependent Rational Animals: Why Human Beings Need the Virtues)等。其中《德行之後》一書最受重視。

麥金泰指出自由的個人主義價值中立之錯誤假設,造成當代道德價值紛亂、社會失序、價值衝突等困境。他從社群整體思維出發,提出用實踐來擴展德行、以個人生活的敘述性整體來促成人的統整性、以傳統作為價值根源,以建立一個具有德行並可追求人類各種善的社群。麥金泰發揚Aristotle目的性主張強調追求各種善的目的,其中德行扮演關鍵角色。然而對於社會不同德行之差異與不相容性問題,麥金泰認為可從實踐、個人生活的敘述性整體與傳統獲得決解,從中建立人類較合宜的社群生活

麥金泰定義「實踐」為任何社會所發展出來之連貫性與複雜性形式的人類合作性活動,在追求這個活動之卓越標準的過程中(此標準一方面是適合這個活動去發展,另一方面也界定了這個活動),內含在活動本身的內在善得以實現。並且導向人類卓越能力的發展,而內涉其中之人類各種目的與各種善的概念之發展,通通有系統的擴展開來。此一實踐概念可為各行各業從事人員所運用,以引導社會朝向善與幸福生活發展。其次,「個人生活的敘述性整體」觀念則有助於解決現代社會情境將生活區隔成不同區塊,產生各個區塊間各自擁有各自的價值標準與行為模式,而使個人生活無法視為一個整體的困境;因為人類德行統整唯有在統整生活評價中方得理解。最後,「傳統」是理解德行實踐的基礎,因為美好生活需放入其所處時空中瞭解。例如自我是某人的兒女,某人親戚,某國公民,某公司成員,屬某氏族,某部落、民族成員等等。自我會從家庭、城邦、部落、民族繼承了過去各式各樣債務、遺產與義務,這些均構成自己生活與成為自己道德起點,社群身分成為呈現自我不可或缺的要素

然而,麥金泰的想法也遇到一些爭議問題,如強調個體的歷史承載會使個人自由受到較多限制;強調脈絡性的價值觀中如何免除相對主義的困境等。

參考資料: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453889/

有疑問? 留個言吧!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