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題(Matching Item)

配合題是由選擇題變化而來的一種型式,適用於測量概念與事實之間的關係。此種題目在結構上所包括的,一為問題項目;另一為反應項目。通常係由後者中選出與前者相適合之項目,由於項目間之性質難求一致,易提供不適當之暗示,故標準化測驗較少採用。唯在一般教師自編測驗中,如能顧及以下命題要領,此種題目仍有其測量學生成就之價值:

  • 各題目及各反應(即答案)在性質上應力求相近,且按邏輯次序排列
  • 題目與答案數不宜相等
  • 配對項題目不可過多或過少,以五項至十項為宜
  • 作答的方法必須予以明確的規定和說明
  • 同一組題目宜印在同一頁上,以免造成作答的困擾。

一般認為配合題具有下列優點:

  • 可在短時間內測量大量相關聯的事實資料:在配合題中,數個問題為同一組的反應項目,所占篇幅較小,可在短時間內測量記憶性資料。
  • 編製較容易:配合題具有選擇題的特性,但因所有問題項目共用同一組反應項目,所以其編製較選擇題容易,只是要編製品質佳的配合題也需要高度技巧。

配合題也有下列的幾個缺點:

  • 僅能測量記憶性的事實資料,無法測量高層次的學習結果。而且容易提供額外的猜答線索
  • 編製配合題很難找到一些符合教育目標和學習結果的同質材料。

參考資料: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8847/

有疑問? 留個言吧!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