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理論(reinforcement theory)

增強理論(reinforcement theory)’源自於心理學的制約理論(conditioning theory)。領導者在安排的情況下,運用制約的原理,透過獎勵或懲罰的手段,對成員的行為進行定向控制或改變,以激發、維持或停止成員的某些行為,藉以增進組織績效

增強(reinforcement)

為一種強化成員某些行為表現的做法,又可分為正增強負增強

  • 原級增強物(primary reinforcer):能滿足人類基本需求的增強物,如食物、水、安全感等。
  • 次級增強物(secondary reinforcer):與原級增強物或其他已經確立的次級增強物相互聯結後,而產生增強力量的增強物,如金錢、成績等。次級增強物本身沒有什麼價值,但與其他增強物產生聯結後,其本身的價值也隨之產生

次級增強物可分為三類:

  • 社會增強物(social reinforcer)
  • 活動增強物(activity reinforcer)
  • 代幣增強物(token reinforcer)/象徵性增強物(symbolic reinforcer)

正增強和負增強

正增強物正增強

為運用正增強物(positive reinforcer)或正增強作用(positive reinforcement)的簡稱。

  • 正增強物是一種刺激,此刺激可以用來滿足個體需求,通常是令人愉快或有利於個人的
  • 正增強作用是一種過程,在此過程中提供正增強物給個人,以強化其行為表現,與「獎勵」相似

例如:員工今年業績績效很好,則可以拿到較多的年終獎金。

負增強物負增強

為運用負增強物(negative reinforcer)或負增強作用(negative reinforcement)的簡稱。

  • 負增強物是一種刺激,此刺激不能滿足個體的需求,通常是令人不愉快或不利於個人的。
  • 負增強作用是一種過程,在此過程中藉由減少或取消負增強物,以增強成員表現出某種預期行為。

例如:被關在籠子裡的狗,如觸碰開關可以便不用再被電擊,其電擊的消失有助於該個體反應頻率(觸及開關)增加。

內在增強物外在增強物

  • 內在增強物(intrinsic reinforcer):指因為內在動機,而心存喜悅自發性的從事的某行為
  • 外在增強物(extrinsic reinforcer):指為了使行為者去做某項事情而另外給予的事物(如鼓勵或獎賞)。

懲罰(punishment)與消弱

兩者均為消除成員某些行為表現的一種做法

懲罰物(punisher)和懲罰(punishment)

對行為者施予其所厭惡的刺激,或剝奪行為者所喜愛或有力的刺激,以弱化其行為

  • 呈現型懲罰(presentation punishment)是使用不愉快的後果或厭惡刺激(aversive stimuli)。
  • 撤離型懲罰(removal punishment)是撤離某種愉快的後果

懲罰負增強

懲罰與負增強最大的差別在於懲罰是施予個體所厭惡的刺激目的在消除學得的不良行為負增強則是藉由刺激的消除而強化了新學習的反應

例如:懲罰:騎開車,如果違規超速就罰錢。負增強:對正在被罰抄寫的學生說只要表現良好就可以不用再抄寫課文。

消弱(extinction)

對已建立的制約學習(conditioning)反應,不再給予增強,已減弱其表現該反應的做法,例如代幣與獎金交替制約後,對學生即具有激勵作用;但學生表現某行為而獲得代幣後,若不再繼續給予獎金來增強,則代幣的激勵作用便會逐漸降低,學生表現該行為的頻率也會跟著逐漸削弱。

參考資料: 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WikiContent?title=%E5%A2%9E%E5%BC%B7%E7%90%86%E8%AB%96&search=%E5%A2%9E%E5%BC%B7%E7%90%86%E8%AB%96#.E5.A2.9E.E5.BC.B7.E7.90.86.E8.AB.96.28reinforcement_theory.29

有疑問? 留個言吧!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