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種自我情緒控制能力的指數,由美國心理學家彼德·薩洛維於1991年創立,屬於發展心理學範疇。情商是一種認識、了解、控制情緒的能力。但也有人質疑情商是否是一種智力能力的擴展表現。
丹尼爾·高爾曼和其他幾個研究者,揭露了情緒商數的概念並聲稱它至少像更傳統的智商一樣重要。
多元智能理論的支持者們通常認為,對g因素的測量是對學業能力的最佳測量方法。他們認為其他種類的智能在學校教育之外會同等重要。
作為回應,g因素的研究者認為,在進行實際測量的時候(hunt2001)多元智能理論還沒有誕生。他們還指出,g因素對個人行為有根本性的影響,個人的工作表現也不例外。(坎貝爾,Campbell, 1991)
跟智商不一樣,情緒商數可以經過指導而有改善。
由於商數(Quotient)一詞必須有嚴謹的數學定義且符合統計學測量假設,而情緒智力測量方法上因為先天的限制,至今尚未有符合統計學原理的測驗試題能被發展出來,因此目前在學術界精確來說,中文應使用「情緒智力」一詞(英語:Emotional Intelligence,即EI),應避免使用情緒商數一詞。
EQ五個向度
丹尼爾·高爾曼(Goleman)指出EQ由五個向度所組成。
自我察覺
精準的情緒自我察覺。(emotion self-awareness)
自我規範
積極、適當地控制和表達情緒自我情緒。情緒的表達是可控的,不會「情緒失控」。
自我激勵
調動情緒,達成自我激勵、自我驅動,完成目標。
同理心
共情能力強,通過細微的信號,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和欲望,識別他人的情緒。是很好的「聆聽者」,當別人在傾訴時,能巧妙地回應,表達理解、尊重對方的訴求。善於調控他人的情緒反應,幫助別人表達情緒。
現實檢驗能力
精準和客觀地檢驗現實(reality testing)環境中的資源、有利與不利的事物。面對現實能保持樂觀主義積極地接受變化,綜合各種資源靈活應對多變的環境和壓力,成功地解決問題而不失控。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3%85%E7%B7%92%E5%95%86%E6%95%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