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古以農立國,生活的週期與陰陽寒暑的季候運行有著密切的關係,也因此有了「二十四節氣」的創立。下列關於「二十四節氣」的說明,最恰當的是哪一選項?
(A)節氣的劃分,以月亮運行規律為依據
(B)二十四節氣,每年都會固定在同一天
(C)春分、秋分都是晝夜幾乎等長的節氣
(D)「驚蟄」指夏天氣溫升高,蟲蛇驚擾
答案為 (C)
(A)節氣的劃分,以太陽運行規律為依據
(B)二十四節氣,每年都會固定在同一天
由於兩中氣間長度相當於太陽月的長度,平均為30.436日,節氣長度則為太陽月之半,平均為 15.22日,此法及古代的平均節氣,簡稱平節氣。
(C)春分、秋分都是晝夜幾乎等長的節氣
(D)「驚蟄」指夏天氣溫升高,蟲蛇驚擾
驚蟄 ,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三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345°時,在公曆每年3月5日或3月6日。
動物昆蟲自入冬以來即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這時天氣轉暖,大地春雷,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方式驚醒蟄居動物的冬眠。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