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中自我 人鏡自我(Looking-Glass Self)

每一個人的鏡中自我均是透過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之中,經常接觸的人物,譬如同伴、父母、師長的行為相互影響而形成的。在人際交往與接觸的歷程之中,個人體認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解到別人眼中自己的特點或價值,從而發展自己的人格、興趣、抱負或期望

「人鏡自我」是美國社會學家顧里(C.H. Cooley, 1864~1929)提出的概念;顧里主張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角度來認識自我每個人必須透過他的眼光了解世界,也必須學習採取別人的觀點或立場。顧里的說法和人類學家米德(G.H. Mead, 1863~1931)的論點接近;米德認為自我只有當個人能夠取替他人的角色時才存在。換言之,人的自我是經由兒童時期學習他人的角色、想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才逐漸發展出來的。自我是社會互動的產物,亦呈學習社會角色的先決條件

參考資料: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5429/

有疑問? 留個言吧!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