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主要由政府提供,由三級政府: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學區)控制和資助。在小學和中學,課程、資金、教學和其他政策都由當地選舉產生的學區委員會決定。學區通常根據官員和預算與其他地方事務分開。教育標準和標準測驗通常由州政府制定。
在美國,16-18歲之前必須在學校就讀。現在許多州要求必須就讀到18歲。有些州只規定必須就讀到14歲。學生可以進入公立學校,私立學校或家庭學校就讀。在多數公立和私立學校,教育分為3級水平:小學、初中和高中。
在聯合國的一個21個國家的教育索引中,美國得分為99.4,排名世界第一。7660萬學生在16個年級就讀。其中,在義務教育階段,有520萬人(10.4%)在私立學校就讀。在該國成年人口中,有85%達到中學畢業,27%獲得學士學位以上學位。根據2002年美國人口調查局統計,大學畢業年收入平均為45,400美元,超過平均水平10,000美元。
該國15歲以上人口的識字率為98%。美國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撥出大量公有土地,建立公立中小學校,實施免費義務教育,到1891年已有26個州確立義務教育制,1918年全國48個州的初等教育都已實行了義務制。這些措施帶來了美國教育事業的極大發展。1870—1900年,小學人數由690萬增加到1500萬。中學人數1890年僅20萬,1910年超過100萬。大學畢業生也成倍增長,1870年僅7000人,1910年增加到4萬人,1870-1910年間累計達81.5萬人。文盲占總人口的百分比從1870年的20%下降到1900年的10.7%。
學齡前
美國沒有強制性公立托兒所、日托中心。聯邦政府有Head Start Pre-school方案,資助低收入家庭的兒童,但大部分家庭,需自己支付託兒所、日托中心的費用。
在較大城市有時會有一些迎合富家子弟的學前教育機構。因為一些上流社會家庭認為這些學校是通往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的第一步,他們甚至有專門幫助父母選擇托兒所的顧問。
初等教育與中等教育
在美國,學區政府有責任提供學區內所有適齡兒童教育,但是各州對於入學年齡要求各有不同──通常5-7歲開始,接受初等教育,而且開始於一年級,直到12年級(通常18歲)完成。
美國中學一般由六年級起算,到八年級為中學(middle school)或初級中學(Junior High School),共三年,從九年級到十二年級為高級中學(High School),共四年。美國高中生申請大學以及準備各種考試,通常在第十二年級之前完成,因此第十二年級的學生所修的課程與能否畢業有關,但已不影響大學的錄取。第十二年級的畢業舞會是學生的重要事件,男女學生往往盛裝與會。在較窮的學區,有些學校會安排低價或免費將禮服租借給學生。
多數父母將孩子送到公立學校或私立學校就讀。根據政府統計數據,十分之一的學生進入私立學校就讀。大約85%的學生進入公立學校。
有少部份父母選擇在家中教育子女,但必須向所屬學區政府申請,並提出教學計劃,如此以後才能夠取得學歷,否則會不被承認。這種教育方式稱為在家教育(Home Schooling)。有統計顯示1.7%的兒童以這種方式接受教育(正確數字需要更新)[3]
在家教育的支持者強調家長的責任心,並根據經典的自由主義論點,強調個人自由不應受到政府的干擾。少數支持者提倡家庭教育應當成為主導性的教育政策,大部分家庭教育支持者則是因各種原因對傳統學校教育的成效或是內容不滿。其中相當一大部分是因為宗教理由,他們對傳統公立學校的非宗教立場,尤其是在科學教育中教進化論而不教創造論的做法不能接受。另一些人覺得他們能夠更好的針對學生個體的優勢和弱點設計出更適合他們的課程,還有一些人覺得學校裡的負面社會壓力(諸如欺凌弱小、吸毒、犯罪等)有損於兒童的正常發展。
小學
美國教育人口比例
美國小學一般指學前一年到五年級(k-5),但有一部份小學提供教育到六年級,或是合併中學教育到八年級。和中學一樣,美國公立小學的課程由學區政府或學校自行安排,因此不僅各個學區不統一,同學區內的各個學校也不一定統一,然而他們都需遵守州教育部所制訂的課程要求。
大部份美國小學採取班級制度,有班導師的制度,這位老師負責帶教一個班的大部份主要課程,他的辦公室也就是這個教室。在大部份小學裡,學生除了午餐時間,或是上體育、音樂、美術課可能到體育舘或特別教室上課以外,整天留在導師的教室內,並沒有如東亞學校的固定的下課時間,但是在教室裡導師可以給予學生自由時間,有些教師會以自由時間的擁有或剝奪作為學生行為的獎懲。另外在約百分之四十的小學,每天會有一或二次,每次十分鐘或到二十分鐘的戶外活動時間,戶外活動時間次數與時間長短,每個學校不一定相同。
美國小學生在上課的時候要求去上廁所的情形十分普遍,教室內通常會準備有通行證,在學生秩序較好的學校,學生通常自己拿了通行證,默默地自己去上廁所;在秩序較差的學校,則規定相對變嚴。有些學校或老師則是在指定時間內,由老師集體帶隊去上廁所。有很多小學教室內本身就有廁所,教師可能不要求學生要報備。
美國小學的特殊教育十分普遍,在班導師之外,往往有專任不帶班的閱讀老師,數學老師,資優教育老師,或其它特殊教育的老師。特殊學生在上數學或語文課時,常見有二種作法,一是留在原班上課,由義務家長或特殊教育教師在旁輔導,形成多名教師在同一教室內同時上課的現象;一是將這些學生帶離原班到另一指定教室上課。
除了極少數學校或私立小學對某些學科有特別的要求以外,美國絕大部份小學並不要求教師必須按照教科書進度或內容授課。教科書往往極為厚重,作參考用,低年級教師經常大量影印教材、作業,發給學生練習。部份小學教師會協調統一教學內容,但大部份教師則是各行其是。由於教學、課程、要求均不統一,課程彈性甚大,因此教師自身素質對教育品質,具有很大影響,家長們向校長要求孩子進入某教師班級的情形,也相當普遍。
通常,公立小學課程由每個學區決定,學區根據本州教育標準和各年級標準來選擇課程指導和教科書。教育標準是在家中或私立學校接受教育者不包括在內。該法案還要求學生和學校顯示出「每年適當的進步」。這意味著他們每年必須表現出一些進步。
大部份州政府為了顯示出進步的現象,以及和別個州競爭排名,年年降低考題的難度,使得及格的學生比率年年有所增加,也因此,州政府執行的考試的學生及格率,遠遠高於聯邦政府執行的考試的及格率。在學校方面,成績特差的特殊教育學生,一方面可能得到聯邦政府的補助,一方面考試成績並不列入計算,因此有部份學區和學校將特殊教育的門檻放大,特殊教育的學生人數比率高過全校學生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並不少見。
儘管這些測驗可能顯示出學生的學習成果,對於加強學生學業的弱點卻幾乎沒有價值。考過試後,絕大部份學校不會和學生一起檢討和複習考試的題目,考試過,測驗巻也不會發回。在大部分州,測驗在春季舉行,但結果到九月甚至十一月以後才能知道。這時,學生已經升級或進入新的學校,學生們並沒有機會去回顧這些問題,只能與同學比較分數。
特殊教育
參見:特殊教育
公立和私立學校
與其他大部分工業化國家不同,美國沒有全國性中央教育系統。因此,大部分地區的K-12學生有機會在免費的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之間進行選擇。
美國的私立學校包括宗教團體的教區學校、非營利獨立學校和營利的私立學校。私立學校的收費根據所處不同地區、學校開支,以及學費以外其他資金來源,而差異很大。例如,一些教堂為其成員向私立學校提供部分津貼。
費用
大部分學生(超過70%)的財力不足以付清全部的學費,需要從大學、聯邦政府或私營機構得到學生貸款和獎學金。只有少數慈善機構免除了學費,其他學校都要收費,當然獲得獎學金的途徑也相當廣泛。通常私立大學的費用遠高於公立大學。由於每個州用稅收支持各自的大學系統,大部分州立大學對本州外學生收取高得多的費用。通常私立大學的品質比公立大學為高,儘管也有不少例外。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5%9B%BD%E6%95%99%E8%82%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