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弱 消除(Extinction)

消弱作用是行為學派運用來改變行為的方式之一。消弱的定義是指對於先前給予增強的行為,不再繼續增強。因此,消弱的對象可能是先前被正增強或負增強過的行為,也可能是先前自然產生的感覺後果。有許多人誤以為行為減少就是消弱。事實上,行為減少了並不等於是消弱行為產生。行為減少的原因可能是受到懲罰,沒有機會表現出該行為,或是對立行為受到增強等各種因素造成的。這些情況不能稱之為消弱。只有當已被增強的行為撤除其原有的增強作用,以減少該行為再出現的情況才稱之為消弱

有效應用消弱步驟的要點有下面幾項:

  • 在使用消弱作用來教導個人不要做出什麼行為時,最好同時使用增強作用教導個人應該怎麼做
  • 找出所有對目標行為具有增強作用的來源,並使所有的增強作用都失去效用
  • 對消弱步驟應堅持到底
  • 將消弱的步驟及目的明白告知個人,以使消弱發揮更明確的作用
  • 防範因消弱而引發的攻擊行為:有些行為應忽視,以免增強不當的行為,有些行為則不應忽視,應採取進一步的行動制止
  • 增加重複消弱的次數,以達到完全消弱的目的
  • 聯合重要的相關人士,共同執行消弱的步驟
  • 嚴防在無意間消弱了個體良好的行為
  • 實施者應知使用消弱的正確時機

運用消弱在教室管理或個人行為矯正上的研究很多。例如,威廉斯(H.L. Williams)一九五九年曾對一位二十一個月大,且睡前會哭鬧以吸引父母注意的幼兒,進行兩次消弱的實驗;卡爾(E.G. Carr)、牛松(C.D. Newson)和賓克夫(J.A. Binkoff)一九八○年曾對會利用攻擊行為以逃避坐在位子上的十四歲自閉症智能不足兒童,進行消弱處理。這些實驗都認為消弱作用能改善個人的行為表現。

參考資料: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8469/

有疑問? 留個言吧!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