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隱學習是指人們對複雜規則知識的無意識獲取。內隱學習提出的首要意義就在於,它揭示了人們對環境事件聯繫和外界刺激規律的把握,至少在相當程度上要歸因於某種無意識的學習機制。
內隱學習的存在得到公認後,研究者們紛紛轉向研究內隱學習的特徵和機制。從眾多研究報告中,我們概括出內隱學習的以下特徵:
自動性
內隱學習的自動性是一個最令人感興趣的方面。自動性,即內隱知識自動地產生,無需有意識地去發現任務操作中的外顯規則。許多實驗研究發現,在對語法規則的掌握上,外顯學習的規則發現組和內隱學習的記憶組之間不存在差異,而另一些實驗發現,規則的外顯學習會妨礙限定狀態語法的掌握(Reber,1976,1980,1993,1994),並且正是內隱學習的自動性,揭示了它不同於外顯學習的獨特本質,並確立了它的應有地位。郭秀艷等人通過實驗也證實了內隱學習具有自動性這一不爭的事實。而這些發現對於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示。
抽象性
內隱學習的抽象性是內隱學習的另一個本質特徵。這一特點體現在內隱學習可以抽象出事物的本質屬性,所獲得的知識不依賴於刺激的表面物理形式。內隱學習的遷移現象很好地證明瞭其抽象性特徵,因為如果內在規則不變而只是表面符號變化的情況下發生了學習遷移,那麼就足以表明學習者學到了表面特徵之外的其他的抽象東西。Reber(1969)的實驗結果發現語法規則的改變明顯降低了被試的成績,而字母串物理形式的改變對成績未產生影響。內隱學習的抽象性對學習方面的啟示意義重大。經研究表明,在許多領域,對於複雜規則的掌握,內隱學習比外顯學習具有更大的優勢,如語言的掌握、運動技能的獲得、複雜規則的學習及社會認知等。因此,研究知識的抽象性特徵是內隱學習有其長遠研究價值的關鍵。展望未來的研究動向,內隱學習抽象性背後的深奧機理及其巨大實踐價值,勢必引發研究者們在更廣泛的範式領域中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對現實生活極具應用性的社會技能與運動技能領域中內隱學習的研究期待進一步更成熟的探討。
理解性
內隱學習的理解性同樣也是把握內隱學習的一個本質特徵,即內隱知識在部分程度上可以被意識到。Dulany等(1989)的實驗中通過隨後對被試劃線反應所體現的規則掌握程度的分析發現,兩種學習條件下被試實際判斷規則的準確度都很高。因此Dulany等提出,被試在內隱學習中所掌握的規則能夠被有意識所接近。Reber等(1994)對人工語法構成的詞謎進行了研究,結果也發現,隨著被試外顯報告所用規則能力的提高,他們也內隱地發展了更豐富複雜的規則性知識。國內研究者郭秀艷等人(2002)採用這種問接測量方式對內隱學習理解性的操作定義進行了探討,發現隨著學習的推進,內隱組與外顯組被試的成績都是逐漸上升的。由此證明內隱學習具有理解性。相信在言語報告法和其它檢驗技術的會聚操作下,內隱學習的理解性將得到更加深入地探明。
抗干擾性
內隱學習的抗干擾性是其區別於外顯學習的一大特徵,在Reber(1993)的內隱學習生物進化論中有詳盡的闡述,具體表現為:強健性(不易受到機能障礙和機能失調的影響)、年齡和IQ獨立性(不受年齡和IQ的影響)、平均性(個體差異小、群體差異小)、過程的普遍性(內隱學習的內部機制具有跨物種的普遍性)。內隱學習的生物進化論提出後,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支持。DpEredita和Hoyer(1998)採用類似人工語法的範式(用客體的特徵、大小和方向的有序變化代替了字母的排序規則)研究了青年組、中年組和老年組的學習情況,結果內隱測試成績無顯著差異。總的來說,大部分實證研究數據支持了內隱學習具有抗干擾的特徵。此外,郭秀艷、範兆蘭等人(2002)對近年來的幾個視知覺方面的典型研究實例進行了總結,其結果表明,抗干擾性還表現在內隱學習不受精神病或神經損傷的影響和干擾。
參考資料: https://wiki.mbalib.com/zh-tw/%E5%86%85%E9%9A%90%E5%AD%A6%E4%B9%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