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主義為美國教育哲學及社會哲學的一個派別。
在教育上,認為教育是社會的整體經驗;在社會哲學上,認為民主社會是理想社會的形式,藉由民主的程序,透過社會的重建,人們利用社會經驗,理想社會是可以預期的。一九三○年代,美國經濟大恐慌時期,社會經驗的價值受到學者們的重視,重建社會的呼籲到處可聞。教育家開始注意到,在社會重建的過程中,教育究竟應該扮演何種角色的問題。二次大戰後,人們認識到西方世界面臨了文化危機,因為人類已經掌握了足以毀滅人類自己的核子破壞力。重建主義的學者,如布拉彌德(Theodore Brameld),提出重建主義為一「危機哲學」的論調;布氏並以為重建主義是「價值哲學」、「目的哲學」及「目標哲學」。更以為人類懷有憧憬,嚮往於一個理想的社會,自古已有。不過較之以往,重建主義學者相信,在現今社會科學長足的進步下,人們已具有確切的社會科學知識及自然科學知識,再加上豐富的工藝技術,如能善用這些社會經驗,在社會共識的形成下,運用教育的力量及民主的方法,締造一個理想的社會,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重建主義者認為社會經驗較個人經驗更為可貴;而在締造民主社會過程中,教育便是實現此一理想的重要工具。主張以教育作為社會改造的手段者,尚有美國學者康茲(George S. Counts)及克伯屈(William H. Kilpatrick)。布拉彌德為一九六○年代後的一位主要的重建主義學者;其重要著作有〔文化遠景中的教育哲學〕(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Cultural Perspective, 1955)、〔教育即力量〕(Education as Power, 1965)及〔教育哲學型式〕(Patterns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