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檢定考古題] 104-青-選-21

面對一位考試成績不好而感到挫折的學生,輔導老師透過以下問句:「你覺得哪一個科目比較容易學習?」、「有些科目考得還不錯,你是怎麼做到的?」藉此引導出該生的成功經驗與優勢能力。請問這樣的做法屬於下列哪一種治療取向?

(A)意義治療             (B)溝通分析治療

(C)認知行為治療            (D)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答案為 (D)

註解:

意義治療法

為奧國心理學家佛蘭寇(Viktor Frankl)所創,是他在集中營中所研究出來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他認為「人在找尋意義」,在一切情況下,包括痛苦和死亡在內,都能夠發現意義。忍受痛苦是為了活下去,人在受苦中發現某種意義,才能達到幸存下來的目的。這種研究關於意義意志對人的存在的重要性的學說,稱為意義治療意義治療法。   

意義治療的理論架構為:   

理論基礎:人類對於意義的探索,包括探索個人的責任,沒有別的人或物,不管是父母、配偶或國家,能夠為相關的人提供生活的意義和目的感。因此在人們發現自己的道路,就要堅持地走下去,這就是個人自己的責任人們必須負責自由地正視自己的生活條件,且在其中找到目的。生活經常向人們挑戰,而人們的回應不應該是說說和想想,而應該是行動,對於在生活中發現的意義,應作出公開的表達,讓診治者了解

症狀了解:缺乏生活的意義,就是精神病,這種狀態稱為「意向性神經病」,其特點是缺乏意義、缺乏目的、缺乏目標和空虛。他在集中營中的臨床診斷為:災難使囚犯在他的生活中,再也看不出意義、沒有目標,因而也就沒有生存堅持下去的意義,不久就去世。後來他在診所中也發現這種人生活在空虛的狀態中,是當代人們的普遍狀況。

致病原因:大致有兩個原因造成意向性神經病。(1)當人類從低等動物演化而來的時候,就喪失了與自然界連接起來的本能,它意味著人們行動的時候,不受本能的指引,對於行動的進行處處要自己選擇,但在選擇時,又不知意義在那裡;(2)當代指導人們行為的規範、傳統和價值觀念已喪失,宗教和社會習俗的力量也沒落了,所以落在人們身上的責任更重,但如何對所應負的責任去做出決定又是一片茫然

治療方法有三種:(1)向生活世界提出創造的方法;(2)從生活世界提出吸收經驗的方法;(3)了解對待痛苦的態度和方法

治療結果:對患躁鬱症者的治療最有效

溝通分析治療

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簡稱TA)療法是美國學者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創立於60年代的一套心理學理論與方法。 是一種研究人們思想、感情及行為的心理學理論,它簡明易懂又深奧微妙。 是當代影響深遠的一套理論體系,其中涵蓋了精神治療、教育、組織與社會文化分析、社會精神病治療

溝通分析的基本目標在於幫助當事人對於現在的行為與生活方向重新做決定。個體學會了在生活里除了無用語宿命的方式外,還有許多其它的選擇。治療的本質就在於,以察覺的、自發的及親密的自主性生活型態,去取代受到遊戲與自我挫敗的生活腳本所支配的生活型態。在參考書目中,說到人分為兩種,一種是成功者、一種是失敗者。但在這裡並非將人很清楚的劃分為兩種類型,它說:每個人都有機會當成功者,當然也有可能當個失敗者。而在這裡所指的失敗者就是在生活上受到自我挫敗並且受到其支配的人,總是想著自己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自己是個失敗者。在這時候這樣的一個人在這樣的定義下則稱為一個失敗者。因此溝通分析治療法的治療目標即是將一個人的生活型態加以改變,使個體學會「編寫自己的腳本」而不要被牽著鼻子走

其它有關溝通分析之目標的看法還有很多,如:

充當催化劑,促使當事人開始努力改變

協助對方與父母友善的「分離」並獨立

協助對方突破根源於父母的訓諭於早年決定的一連串困境

教導對方在兒童、成人與父母三個自我狀態間自由切換

在溝通分析治療法中,並不會強調專家與病人的角色治療者會幫助當事人去發現過去不利的條件;而在這些條件下,使當事人作了一些決定而發展出與人相處的策略。而這些策略當事人也許希望去重新思考

大部分的溝通分析使用者都強調「平等關係」的重要性,因此,治療者的功能就在於運用他的專業知識,將當事人所訂的契約加以清晰化、明確化

治療者的工作是在幫助對方獲得行為改變時的工具。治療者會去鼓勵和教導對方去依賴自己的「成人」,而非治療者的「成人」;幫助當事人作出更適合「現在」的決定,以對抗繼續生活在兒童時期的舊決定,並發掘自己內心的改變力量;「允許」當事人去發掘他們自己的力量

溝通分析治療乃是基於雙方對於治療目標與歷程,是以一種成人對成人(adult to adult)的協定為基礎。在治療過程中,雙方均被界定達成目標的個別責任強調明確的契約是溝通分析對諮商與心理治療的主要貢獻。如果沒有契約的話,就很容易在治療過程中毫無目的的漫遊。溝通分析的契約式治療法的基礎是,期望當事人專注在目標上並對其承諾,強調責任的分派以及提出個人各有所司的觀念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是從美國「心理研究機構」的策略學派家族治療逐漸發展而成,最早是由Shazer和Berg及其他治療師所發展。

焦點解決著重的是現在與未來,而非過去;不關心造成困擾問題的成因或是個案的診斷,而是著重個案想要解決的問題對人性抱持樂觀的態度,認為人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因此不是病理取向,而是強調人的優勢;也因此,看重的是個案做得到的是什麼,或是困擾問題的例外在哪裡

Walter和Peller整理出焦點解決治療的基本假設,如下:

1.來求助的個案即使其效能目前暫時被負向的認知所阻撓,但都還是有能力有效的表現;把思考焦點放在問題上,反而會阻礙個案想到有效解決自己問題的方式。

2.把焦點放在解決問題以及放在未來,有其優點。一旦個案透過問題解決的談話,把心思重新導向自己的優勢,治療的時程便可以鎖短。

3.每個問題皆有其例外,藉著談論這些例外,個案對於原本束手無策的困境會有多一些掌控感;這些例外將可持續創造出問題解決的可能性,一旦個案清楚找出問題的例外情形,即有可能快速改變。

4.個案通常只展現自己的其中一個,焦點解決讓個案有機會看到自己困境的另外一面

5.小改變可以為接下來的大改變鋪路;有時候個案真正需要的,只是他們帶來治療情境的這些小改變

6.個案是想改變、有能力改變,而且已經盡其可能讓改變能奏效,因此治療師要和個案維持平等合作的治療關係,而不是要想方設法去控制其抗拒的一些行為模式;一旦治療師能與個案維持合作的治療關係,個案的抗拒即會煙消雲散。

7.要相信個案是願意解決自己困擾問題的。

參考資料:

有疑問? 留個言吧!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