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成就評量協會(IEA)針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進行的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簡稱PIRLS),其閱 讀理解測驗包括「直接提取訊息」、「推論分析」、「詮釋整合」和「比較評估」四 個層次的問題。在故事文體或記敘文的教學時,教師詢問學生有關全文主旨,是 屬於PIRLS的閱讀理解測驗中哪一個層次的問題?
(A) 直接提取訊息
(B) 推論分析
(C) 詮釋整合
(D) 比較評估
答案為 (C)
註解:
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PIRLS)
包括有閱讀理解測驗及問卷兩部份。
閱讀理解測驗主要是藉由兩種文體—故事體與說明文—的閱讀材料來檢視閱讀理解歷程。
閱讀歷程包括「直接理解歷程」和「詮釋理解歷程」兩部份,「直接理解歷程」又分為提取訊息以及推論分析;「詮釋理解歷程」則分別為詮釋整合、比較評估。
「提取訊息」(focus on and retrieve explicitly stated information)
找出文中明確寫出的訊息,例如:
- 與特定目標有關的訊息
- 特定的想法、論點
- 字詞或句子的定義
- 故事的場景,例如時間、地點
- 找出文章中明確陳述的主題句或主要觀點
「推論訊息」(make straightforward inferences)
需要連結段落內或段落間的訊息,推斷出訊息間的關係(文中沒有明確描述的關係),其中包括:
- 推論出某事件所導致的另一事件
- 在一串的論點或一段文字之後,歸納出重點
- 找出代名詞與主詞的關係
- 描述人物間的關係
「詮釋整合」(interpret and integrate ideas and information)
讀者需要運用自己的知識去理解與建構文章中的細節及更完整的意思,包括:
- 歸納全文訊息或主題
- 詮釋文中人物可能的特質、行為與做法
- 比較及對照文章訊息
- 推測故事中的語氣或氣氛
- 詮釋文中訊息在真實世界中的應用
「比較評估」(examine and evaluate content, language, and textual elements)
讀者需批判性考量文章中的訊息,包括:
- 評估文章所描述事件確實發生的可能性
- 描述作者如何安排讓人出乎意料的結局
- 評斷文章的完整性或闡明、澄清文中的訊息
- 找出作者論述的立場
成熟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都會自動的進行「提取訊息」和「推論分析」,而在「詮釋整合」以及「比較評估」上則需要讀者提取既有知識,建構自己對文章深層的理解,包括跳脫文章進行批判。
因此PIRLS 理解問題的題目形式除選擇題外還有問答題,目的在讓學童「建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