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云「不打不成器」,這樣的紀律管教是哪一種理論?
(A)Gordon教師效能訓練
(B)Dobson勇於管教
(C)Dreikurs社會紀律
(D)Canter果斷訓練 & Skinner的增強理論與行為塑造
答案為 (B)
註解:
教師效能訓練模式(Teacher Effectiveness Training)
T. Gordon 是一個臨床心理學家,也是「教師效能訓練」的創立者,深受C.Rogers 人本主義理論影響。
Gordon 指出在教室裡有兩種人與人的溝通問題常常出現,如何在學生出現問題時做回應,以及如何在教師出現問題時做回應,此模式可以提供教師參考,以做最適合的選擇(Tauber,2007)。
此種模式的目的是在發展一種師生互相尊重的方法,透過溝通技巧,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茲將教師效能訓練模式之理念、有效的班級經營策略與優缺點敘述如下(郭明德,2001;張民杰,2007)。
基本理念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和諧氣氛下,教師展現同理心、積極關注與從旁協助,只要教師給予關懷、接納與支持,學生就能發展得很好,並能自己解決問題。此模式反對使用獎賞與懲罰,如此會使學生無法關注到自己本身的問題。在問題發生時,必須先釐清問題所有權是屬於教師或學生,再根據問題歸屬採取不同對策(張民杰,2007)。
有效的班級經營策略
遇到屬於學生的問題,教師要從旁協助,讓學生學習自己解決問題。
在與學生溝通時,教師應避免使用命令、警告、指揮等指導性語言,學習運用聆聽技巧,讓學生知道老師懂他的意思,藉以深入的找出問題癥結。
對於教師問題的處理,Gorden建議善用「我的訊息」(I-messages)策略,對學生不當行為的描述,不帶責備,只陳述該行為造成的具體後果與教師對行為的感受(郭明德,2001)。
優、缺點
此模式的優點是可增進師生良好關係,教導教師如何界定問題,澄清問題歸屬,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缺點是不適用所有的學生,對於語言能力較差的學生無法說出感受與問題,成效不佳。此外,此模式需耗費教師大量時間與精力,也容易影響正常教學進行(郭明德,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