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學生對報告作業的寫作動機,教師提供「報告撰寫架構」的學習單、優秀作品範例與評語及評分規準。請問教師的作法符合Keller ARCS動機模式的哪一項要素?
(A)注意力(Attention)
(B)相關性(Relevance)
(C)信心(Confidence)
(D)滿意度(Satisfaction)
答案為 (C)
註解:
ARCS動機模式
前言
ARCS動機模式是凱勒(J. Keller)在1983年提出。以他激勵學生學習動機的系統化設計模式為基礎,整合動機理論與相關理論所提出的動機模式。
他認為傳統以來的教學設計對學習者學習動機的關注太少,任何一種教學設計所發展出來的教材,若無法引起學習者的興趣或專注,學習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因此,Keller期望ARCS 動機模式能提供教育工作者針對學生動機需求,確認與了解教學的設計策略,以激發學習動機,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與表現。
理論基礎
Keller檢討當代系統化教學模式之後,將心理學有關動機理論的研究結果與教學設計模式整合起來,於1984 年提出了ARCS 動機設計模式,將之區分為四個要素,目的在於幫助課程設計或改進教學。
ARCS 指的是Attention(注意)、Relevance(相關)、Confidence(信心)、Satisfaction(滿足)四個要素,強調引起學習者的動機必須配合此四要素的運用,才能達到激勵學生學習的作用。
Keller 認為ARCS 動機設計模式適用於所有年紀的學習者,其架構乃根據:
- 對能在課程中引起高度動機之教學者的實務觀察行歸納分析。
- 對當今的學習動機理論(如:Gagne,Bruner,Bandura,Weiner 等人之理論)作一個演繹分析復加以歸納而成。
因此ARCS 模式整合了我們已知的許多動機理論,動機理論的提出在於強化系統化的教學設計,使教材的設計更能符合激勵學習者的參與及互動,並提供了理論的組織與實務的應用。
要素
- 引起注意(Attention)─吸引學生的興趣和刺激學生的好奇心。
- 提供變化性
- 激發求知需求
- 擅用詢問技巧
- 切身相關(Relevance)─滿足學生個人的需求和目標,使他產生積極學習態度。
- 聯結熟悉事物
- 學習目標為主
- 配合學生特性
- 建立信心(Confidence)─幫助學生建立起能成功的信心,相信自己有掌握是否能完成他的能力。
- 明定成功的標準及期待
- 提供自我掌控的機會
- 提供成功的機會
- 感到滿足(Satisfaction)─學生能因著成就而得到內在和外在的鼓勵和報償。
- 提供一顯身手的機會
- 圖公回饋與報償
- 維持公平性與對等轉移
過程
「先引起你對一件事的注意和興趣」,再讓你發現「這件事和你切身的關係」,接著你又覺得「你有能力和信心去處理它」最後你得到了「完成後成就感的滿足」
特色
- 注意動機、情意的激發
- 它能配合其他的教學理論或教學設計步驟合併運用
- 它不僅著眼於教學效果的提升,還特別重視學習的趣味性,藉著一連串的策略,強化維持學習者的興趣,以達到學習效果的目的。促進一個成功、有趣的學習活動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例如、教材本身便是很大的關鍵。
Keller在ARCS模式的發展過程中,認為不僅教師應了解並使用這些策略,有主張教學設計過程中即應考慮這些因素,而發展、製作能吸引學生興趣激發學習動機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