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小學課程與教學] 課程結構

正式課程 

將學校的教學科目明白地訂定出來,規定每個教師去教,每個學生去學的課程。為了做好課程控制(curriculum control),每個國家的教育當局都會制定課程標準或課程綱領,要求學校照著實施。依各國教育教育權分配狀態的不同(中央集權或地方分權),學校也擁有不同的彈性。這些科目都會排出時間表來教,有人加以視導,屬於正式規定,控制也比較嚴格

非正式課程

以學生活動為主的學習經驗,較少採用正式課程的教學型態,受到的課程控制較少,學校的自主性較大,對於學生的影響比較自然、間接。例如中小學每年定期辦理的運動會、園遊會、展覽、戲劇表演、舞蹈及電影欣賞,各種競賽活賽、聯課活動或社團活動、朝會、夕會或慶典活動…等等。

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

學生在正式課程及非正式課程之外的許多學習經驗,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可能是有意設計的,也可能是無意發生的,隱藏在學校的各種情境中。 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師生關係、同儕關係、教師人格示範、校園環境安排、學生組織、教師組織、法令規章、評鑑制度、教師期望、教科書、參考書等,可謂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空無課程/懸缺課程(null curriculum)

空無課程為艾斯納(Eisner)提出,在探討學校不教什麼的課程內容亞波(Apple)指出,學校的科學和社會兩科內容,只教和諧面,不教衝突面,這些衝突面就是相關學校的空無課程。例如,以往在學校禁止使用母語、歷史課本故意忽略二二八事件。

空白課程(The flexible curriculum)

針對無預先規劃設計,無順序、無系統、無領域、無範圍、無形式的教學時間,具有課程的功能。一般教師係根據既定課程施教,空白課程則係設計者和施教者為同一人,由施教者視當時的情境需要,加以靈活規劃設計施教,它好似無字天書,但卻有課程的功能。

參考資料:

有疑問? 留個言吧!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