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考古題] 108-1-中學-選-27

位於機場附近的志航高職發展了航空器零件維修的學校本位課程,該校規劃採

史鐵克(R. Stake)的「外貌模式」進行課程評鑑。下列哪項不是外貌模式所須蒐集的評鑑資料?

(A)設計課程前,針對航空公司淘汰之可用資源的評估

(B)課程進行時,航空公司維修人員與學生的互動資料

(C)收集其他學校類似的課程方案並與本課程進行比較

(D)所實施的航空器維修實作模擬測驗及學生表現結果

答案為 (C)

註解:

外貌模式

指由美國評鑑學者史鐵克(Robert Stake)所倡導之教育評鑑模式。史鐵克主張教育評鑑應該兼具描述和判斷的成分,而且不論是描述或判斷,都要蒐集教育方案的先在因素(antecedents)、過程因素交流因素(transactions)以及結果因素(outcomes)等三類變項因素。   

史鐵克所說的「外表」,是指評鑑的整體面貌,是一種評鑑的外觀輪廓。模式有如下的基本假定:

  • 評鑑方案的描述與判斷,應能幫助教育人員了解教育問題,以改進種種教育方案之參考。
  • 種種不同的資料來源,評鑑人員應該能夠就評鑑的先在因素、交流因素及結果因素作清晰的描述。
  • 關聯性和一致性的分析,評鑑人員應該就某一教育方案的邊際效應,意外收穫、預期結果等項目加以詳細探討。
  • 對互相衝突的標準作適當的界定,評鑑人員應該蒐集分析並反映影響評鑑的種種判斷因素。
  • 評鑑的多元運用,實驗的和標準化的測驗往往不適當,不能充分達到評鑑的目標,因此評鑑需要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以收互補之效。

外表模式的資料蒐集種類,主要包括下述三項:

  • 先在因素:指一些相關的背景資料,包括存在於教學活動之前的任何可能影響結果的條件。
  • 交流因素:指教學過程因素,包括教師、家長、諮商人員和學生遭遇或談話的情境,如參觀、訪問與討論等等。
  • 結果因素:指教育方案透過教學實施之後所達成的影響,如學生習得的能力、成就、態度或抱負。

至於外表模式的方法,史鐵克主張評鑑人員一方面要蒐集計畫者所欲實施的「意向」資料,另一方面要蒐集實際發生現象的「觀察」資料,以確定上述二者之一致性與符合性。再者評鑑者要分析「意向」中,先在、交流和結果三因素的邏輯關聯性與實證關聯性。評鑑人員在建立判斷標準之後,再進行判斷;評鑑者可利用描述性資料和其他方案進行相對比較,也可利用優良標準進行絕對比較。

外表模式之優點在於評鑑利用描述和判斷的資料,可以了解教育方案的理論基礎,並了解其背景及目的,以評鑑其意向與實際現象之一致性與關聯性。然而整體評鑑卻難以達成,想要協調教育工學專家、測驗專家、心理學者、教師及人類學者進行協同研究與評鑑,有其實際困難,此為其限制之一。

參考資料:

有疑問? 留個言吧!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