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檢定模擬試題] 教-5-選-5

李老師在參加教師研習時,授課教授正在說明教育機會均等的演進歷史;請問著名的柯爾曼報告書(Coleman report)提出教育機會均等應具備的四個條件,下列何者為非?

(A)要提供所有兒童免費教育至某一年齡

(B)中等教育的推動原則是「均等但有差異」

(C)同一學區內的教育機會要絕對平等

(D)所有兒童入學後應接受共同課程

答案為 (B)

註解:

柯爾曼

是美國社會學家,對教育機會均等的問題有深入的探討。他於一九六四年領導進行美國各種族之教育機會均等的研究,在一九六六年向國會提出調查報告,通稱為〔柯爾曼報告〕(Coleman Report)。

在報告中,他提出兩項結論:

第一,學校的種族隔離仍然相當普遍,大多數美國兒童,還是黑白分校就讀;第二,除亞裔美國人外,其他少數種族兒童的學業成就遠遜於白人兒童,且此種差距隨著就讀年級的增高而擴大。上述結論已為後來的研究所確認,但有關黑白學校之間特徵的差異,如師資、設備、經費等,以及這些特徵與學業成就的關係未達顯著相關,卻引起頗多爭論。   

柯爾曼報告強調要實現教育機會均等的理想,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第一,提供所有兒童免費教育到一定年齡

第二,無論兒童的社會背景,都提供他們共同的課程

第三,無論兒童出身為何,皆進同類學校

第四,同一學區內的教育機會要絕對平等。但他也指出,在許多因素的影響下,教育機會均等只可以接近,無法完全達到。   

柯爾曼另外一項貢獻,是青少年次文化(adolescent subculture)的研究發現。他在〔青少年社會〕(The Adolescent Society, 1961)一書中,說明研究美國中西部十所高中學生次文化的結果。他指出學生次文化與成人社會的價值與目標明顯不同,從實證資料分析可知:在高中生的同儕價值取向中,男生重運動明星,女生重人緣好與活動的領導者。顯示青年學生並未把學業成就列為決定同儕地位最優先的考慮,這種背離知識成就的價值取向,即所謂的「反智主義」(anti-intellectualism)。

參考資料:

有疑問? 留個言吧!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