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檢定模擬試題] 教-3-選-5

下列對於蓋哲爾(Getzels)的班級社會體系理論之敘述,何者為非??

(A)制度中的角色期望,又稱為團體規範面

(B)社會行為會受到制度與個人兩方面因素的影響

(C)個人情意面中的需要傾向必須符合社會的文化價值

(D)社會行為改變的途徑包括人格社會化與角色人格化

答案為 (C)

註解:

學校的規範層面

根據社會體系觀念的分析,人類社會行為都是從社會體系中產生的。有關社會體系與社會行為之間所牽涉的各種因素的探討,比較受重視的是葛佐爾斯(J.W. Getzels)的理論模式。葛佐爾斯認為人類在社會體系中表現社會行為,通常受到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為制度方面的因素,一為個人方面的因素。前者指制度中的角色期望,又稱團體規範層面(nomothetic dimension);後者指個人的人格特質與需要傾向,又稱個體層面(idiographic dimension)。   

制度方面而言,社會學者均認為社會制度無法擺脫社會文化的影響,任何制度均具有濃厚的文化色彩。因此,制度中的角色期望必須符合於社會的一般思潮、習俗或文化價值。例如:我國文化的特質是敬老尊賢,因此,在教育制度中,自然就期望學生孝順父母、尊敬教師。   

學校校長或教師注重學校規範層面的領導方式,常強調行為的規範因素(normative dimenion of behavior)。因此重視履行學校制度中的角色任務與角色期望,更基於滿足他們個人或學生人格上需要的滿足。運用此種領導方式的先決條件,在於領導者與被領導者雙方均須深切體會學校教育的目標與功能以及社會大眾對於學校成員的角色期望,而後全校師生始能共同努力,以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

參考資料:

有疑問? 留個言吧!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