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檢定模擬試題] 教-2-選-2

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帕森斯(Parsons)認為美國公共教育的實施目標乃在於為資本階級服務

(B)統合型的課程評鑑著重學生對教材內容的了解

(C)聚集型的課程傾向維持社會現況,透過課程分化以培養不同階層人才

(D)艾波(Apple)認為官方的知識策略是一種妥協的策略

答案為 (A)

註解:

帕森斯

帕森斯(1902~1979)是過去六十年中美國最重要的社會學家之一;帕森斯的理論不僅對美國社會學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而且對美國以外的社會學發展也有顯著的影響。他曾經重建社會學探究的本質,賦予社會學探究前所未有的方向以及理論架構。在帕森斯以前,美國社會學被經驗主義(Empiricism)所支配,帕森斯所帶來了一場理論的革命,他所有的努力,企圖達成一個主要的目的,就是發展出社會學的概念及理論架構,使社會學能得到真正的科學地位;同時,他也企圖使社會學能與其他社會科學產生關聯。   

帕森斯理論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主要的階段:

在第一個階段中,帕森斯援引韋伯(M. Weber, 1864~1920)、涂爾幹(E. Durkheim, 1858~1917)及柏雷多(V. Pareto, 1848~1923)等人的觀念,發展出他的社會行動理論;此理論與當時流行的實證、功利和化約論的社會學觀點是互相對立的。此階段中,〔社會行動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ocial Action, 1937)一書是他的代表作。   

第二個階段是帕森斯理論發展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帕森斯致力於建立社會行動理論體系,奠定理論的邏輯與科學基礎。同時,他將結構功能論主導下的社會行動理論,擴展成為涵蓋「系統」及「系統需求」等重要概念的「一般行動理論」(general theory of action)。此階段中,有三本著作可以做為代表:第一本是〔社會系統〕(Social System, 1951);第二本是〔邁向一個一般行動理論〕(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Action);第三本是與斯梅塞(N. Smelser)合著的〔經濟與社會〕(Ecomony and Society, 1951)。

在第三個階段中,帕森斯開始將其一般行動理論應用於各個不同的社會科學中,如經濟學、心理學及政治學;此外,帕森斯還進一步應用其理論及概念架構,探討實質的社會議題。這些擴展性的應用,導致後來他對一般行動理論的修正。在此階段中,帕森斯有幾本重要的著作:其中有二本短篇著作:〔社會〕(Societies, 1967)和〔現代社會的系統〕(System of Modern Societies, 1971);有三本論文集:〔社會學理論與現代社會〕(Sociological Theory and Modern Societies, 1971)和〔政治學與社會結構〕(Politics and Social Structure, 1971)。在他臨終之前,又有二本論文集問世:〔社會系統與行動理論的演進〕(Social Systems and the Evolution of Action Theory, 1977)和〔行動理論與人類處境〕(Action Theory and Human Condition, 1978)。

統整型課程 型課程

柏恩斯坦(B.B. Bernstein)依課程內容之間的疆界(boundary)或隔離(insulation)強度,將課程作成畫分的類型之一。

柏恩斯坦使用分類(classification)與架構(frame)的概念。

分類係用以標示各種內容間分化的性質[],如為的分類,則各種內容間的疆界的隔離屬於強的程度,反之,則指各種內容間的疆界並不明顯。

架構係涉及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上的特定關係,如屬於的架構,用來開放給學生選修的科目減少,反之則多。

  • 統整型課程:如各種內容間疆界隔離不明顯(所謂弱的分類)或供學生選修科目多(所謂弱的架構
  • 聚集型課程強的分類或架構

艾波

艾波(Apple, 1976)認為學校的知識形式,不管是顯著或潛在的,都包含了權力、經濟資源和控制間之相互關係的問題

參考資料:

有疑問? 留個言吧!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