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檢定模擬試題] 國小-3-選-28

下列課程的組織型態,何者的水平統整程度較高?

(A)學科課程

(B)相關課程

(C)融合課程

(D)廣域課程

答案為 (D)

註解:

相關課程

合併兩個或兩個以上有關的科目,但各科目仍維持其原來的獨立狀態,不打破科目的界限,僅透過學科的聯絡教學,使學生的學習經驗更完整。相關課程旨在彌補學科課程各科分立且封閉的狀態,增強學科之間的聯繫,使各科目之間互相聯絡,但並不破壞各學科的領域界限,若能透過教學而互相補充,則各科內容由於彼此有了關係,學生的學習將更具有意義,可增強該主題的學習效果。   

相關課程的設計方式分為四種:   

  • 同類性質的科目相互配合。例如公民、歷史、地理這三科,都是以研究人類生活的環境和方式為主要重心,可將這三科中有關的教材加以配合,形成相關課程,使學生能對於人類生活的脈絡因果得到較完整的知能。   
  • 不同類性質的科目相互配合。例如歷史和國語的性質是相當不同的,但是歷史上所敘述的名人史實,在國語中也會有相關的名人傳記或文獻,如能在教學時相互配合,互為補充,也是可以達到相關課程預期的目的。   
  • 找出幾個共同的主題,每個科目選教與此一主題有關的內容。例如「中秋節」可以作為共同主題,國文科教中秋節有關的文章或詩歌;歷史科教中秋節的史實因果與意義;美術科教學生繪製中秋賞月的圖畫;音樂科則可教與中秋節相關的歌曲。   
  • 以某一科為中心,另一科配合。此種相關的型態,通常是某一科的邏輯結構相當固定,而另一科則比較有變化。如歷史科的組織,多半是依照時間的順序,其下再分為主題;而國文科的組織就較有彈性,可以依照時代來排列,也可依照主題來排列,因此可以歷史科教學為主,而用國文科的教材來配合補充。

廣域課程

是指比較廣大的教材領域,旨在統合較廣知識分支內各科目為課程內容。   廣域課程是對傳統學科組織法的一種修正,其目的在打破原有學科組織的界限,消除傳統分科的本位作風,將過去分割的知識融合統整為一體,除了讓不同科目的內容建立起關係外,尚可解決學校科目過多的現象,讓學生對於整個較大的知識領域有統合的觀念。   

廣域課程的設計是把許多科目的教材依性質分為幾個領域,加以組織和排列。例如將課程分為語文(Language Arts)、社會(Social Studies)、科學(Science)、普通技藝(General Arts)和健康教育(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等幾個領域,而非傳統的國文、歷史、數學、地理、音樂、化學、物理等知識分支後的單一科目。   

廣域課程的優點有:

  • 可使學生得到統整的知識與概念,了解各門知識的相互關係
  • 提供學生實用的知識與技能,使學習更能切合實際生活需要。   

廣域課程的缺失有:

  • 可能會因為僅提供某一學科的概括知識,使學生無法得到完整的分科知識,而不能做更精深的研討
  • 廣域課程提供了組織完整的知識教材,反而會剝奪了學生自動去作類化統整的工作,減少了學生自動研究和自動學習的機會,即是提供學生一種被動的類化,阻礙了學生主動心智反應的發展。   

在採用此種廣域課程設計時必須在知識教材的取捨和安排上,注意到深度和廣度的均衡,方能截長補短,彌補上述的缺失,而將其知識融合的特色充分發揮出來

參考資料:

有疑問? 留個言吧!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