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檢定考古題] 105-中學-選-6

我國學生參與國際學生成就評量方案(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可從中得知學生在科學、數學和閱讀等方面素養的表現成果。這屬於下列何種類型的課程評鑑?

(A)總結性   (B)形成性   (C)統整性   (D)診斷性

答案為 (A)

註解:

形成性評鑑(Formative Evaluation)

形成性評鑑發生於課程「形成」的過程,包含需求評估、方案設計、課程實施和推廣規劃、師資進修等項目,目的在提供課程設計人員改進的方向

總結性評鑑(Summative Evaluation

總結性評量通常發生於課程草案或原型定稿或定型之後,以決定其教學目標達成的程度與教學目標訂定的適切性

形成性評鑑和總結性評鑑的差別正如史鐵克(Robert Stake)所言:「當廚師在嘗湯的味道時,那是形成性評量;當顧客在喝湯時,那是總結性評量」

統整評鑑(Integrated Evaluation

經驗取向的評鑑方法,借用來自人類學、心理治療、認知心理學、社會語言學的理念與觀點,而不受限於行為心理學或心理學測量的技術

經驗主義取向教學專業理論取向的課程設計意識型態相關

  • 俗民誌方法(Ethnography) :從人類學借用 ,是一種蒐集現場紀錄的方法,評鑑者置身於參與觀察的角色,從圈內人的觀點來理解分析教室環境的意義
  • 會議方法(Conference Methods) :從心理治療借用,鼓勵自我評鑑,其基本假定認為如果個人沒有一種欲圖改變的信念,就不可能達成個人改變
  • 寫作會議(Writing Conference) :教師置身於學生支持者的立場
  • 晤談法:從認知心理學借用,包括臨床診斷晤談,以瞭解學生思考歷程的深層理解
  • 臨床診斷晤談(Clinical interview):利用問題、情境或疑難等工具,探究學生的概念、推理形式、信念與態度

研究方法:借用自社會語言學與社會認知,蒐集行為的自然樣本,其基本假定認為任何歷程的情境脈絡皆會影響到目標及其評鑑

統整評鑑的特徵:
  • 成長導向(Growth Oriented):統整評鑑乃在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以協助學生自我實現
  • 學生控制(Student Controlled):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個人風格、自信、自控,且學應承擔相當的責任義務
  • 共同合作(Collaboration):參與的師生從頭到尾皆能分享資訊
  • 動態過程(Dynamic):學生的學習進步應該是一種持續的歷程
  • 脈絡情境化(Contextised):學校環境的細節有助於學校整體與學生經驗的累積
  • 非正式的(Informal):比起測驗本位的評鑑教不正式
  • 彈性與行動導向(Flexible and Action-oriented):長短期的目標是動態的,統整評鑑相似於為了決定而作的評鑑,偏向於行動導向的評鑑

統整評鑑的出現在於檢討測量本位的評鑑過於簡化評鑑結果及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的缺失

參考資料:

有疑問? 留個言吧!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