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治療的發展源自於以下哪兩個理論?
(A)行為學派及個人中心學派 (B)心理分析學派及個人中心學派
(C)個人中心學派及認知行為學派 (D)心理分析學派及行為學派
答案為 (B)
註解:
遊戲治療
了解兒童應從發展的觀點入手。對習慣於以遊戲的方式來與外界溝通的兒童而言,可以透過遊戲,表達情緒、建立人際關係、獲得經驗、表達願望和達到自我滿足。所謂遊戲治療就是以玩具為媒介,使兒童在玩耍中發洩被壓抑的情緒,舒解心中的鬱悶。
遊戲治療可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 認識自己和周遭世界
- 了解自己、接納自己
- 排除學習的障礙,發揮內在潛能
- 預防心理性困擾。至於遊戲治療的對象則包括學習障礙兒童、情緒障礙兒童以及殘障兒童。
施行遊戲治療需要設備完善的遊戲室,並應具備安全性、隱密性、開放性玩具的陳設。
遊戲治療中所使用的玩具須有:
- 功能性
- 創造性
- 安全性
- 易操作
- 探索性
遊戲治療可使兒童建立正向的遊戲態度、表達內心的情感、探索真實的經驗、測試自己的能力限度、發展正向的自我概念、了解自己、修正自己一些不為別人所接受的行為。
適合於遊戲治療的玩具有三大類:
- 擬實物類:如洋娃娃、娃娃家、迷你家具、塑膠奶瓶、電話、飛機等交通工具
- 發洩情緒類:如玩具槍、軍人模型、敲打檯、塑膠刀劍、沙袋等
- 投射內心世界類:例如像粉筆、報紙、黏土、布偶、沙箱,繪畫材料及球等。
- 玩具應隨時檢查,更換殘缺者,以免妨礙兒童的遊戲進行。
遊戲治療學派的治療者共同認定的治療方式是:
- 建立一個安全的心理環境
- 了解並接納兒童本人
- 鼓勵兒童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
- 建立寬容的態度
- 鼓勵兒童為自己作決定
- 幫助兒童學習如何自我控制
- 教導兒童用言語來表達內心中的情緒和想法
- 設下最少量但必要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