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何種教學法強調學生自訂學習計劃?
(A)練習教學法 (B)發表教學法 (C)設計教學法 (D)批判思考教學法
答案為 (C)
註解:
練習教學法
練習教學法是為了熟練技能而通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大致說來,藝能科目最常使用練習教學法。
練習包括演練(drill)和運用(practice),並配合檢討與複習。
- 演練:指重覆練習
- 運用:強調應用技巧於情境中
練習並非未經思索地重覆動作,而是一種有目的的認識、理解、注意、統整與反省的活動。
練習教學法的功能有:
- 強化學習的保留與技能的自動化。
- 唯有靠不斷的練習與過度學習,才能鞏固心理聯念,增進記憶或建立技能的自動化提供基礎以發展較高層次的知能。
- 練習是有目的的活動,熟練一些像加減乘除的基本技能是有益於發展較複雜的數學問題解決之技能。
- 練習乃是循序漸進,不斷地經過回饋與校正的過程。
練習教學的步驟有:
- 引起學生的動機並維持興趣:教師先向學生說明技能練習的目的與價值,以引發學生的動機。反覆練習容易導致厭煩,教師必須提供能讓學生重覆練習並變化運用技能的情境,以維持學生的興趣;或以比賽方式,使學生保持練習的濃厚興趣。
- 教師示範:教師示範的目的是提供學生一個正確的反應,讓學生模仿。為使學生有正確的認識,教師先示範技能所涉及的全部程序,然後示範每一步驟,並伴以語文的說明。教師應該特別指出有意義的地方,以喚起學生的注意,並指出困難的地方,加以示範多次。
- 學生模仿:教師示範完畢之後,要讓學生有機會馬上模仿練習,以便由認知階段進入定位階段。學生根據教師示範的動作圖解或自行運用視聽器材,模仿正確的反應。教師以輕鬆不批評的態度,積極地指導學生並隨時校正錯誤的反應。
- 學生反覆練習:在反覆練習的時候必須注意:
- 初步練習要先求正確,再求迅速
- 選用適當的練習方法。
- 練習方法有整體練習和部分練習,集中練習和分散練習。
- 教師必須依照教材性質、學生年齡,以及練習目的來選擇適當的練習方法。
- 如果所學的教材、技能自成一個整體或不太複雜時,則採用整體法比較合適;若教材、技能太複雜,或是由數個部分組成,則採用部分練習法,先練習各個部分,然後達到整體。
- 練習時間不分段的練習稱為集中練習,而分為二、三段時間來練習的,則稱為分散練習。
- 大體來說,分散練習比集中練習的效果佳,因為學生的動機和努力都只能維持很短的一段時間,若能將練習的時間做適當的分配,則學生就不致於因疲勞而做出錯誤的反應。
- 提供學生回饋:回饋可以糾正學生的錯誤、找出學習困難之處,並把實際的表現和理想的表現標準做一比較。教師的回饋愈快、愈明確,且不具評鑑性,則對學生技能的發展愈有幫助。
發表教學法
一種以學生發表為主要教學活動的教學方法,是建立在兒童喜愛發表的天性,以及社會生活中發表活動的需求上。
教師透過此種教學法指導學生經由語言、文字、藝術、動作等不同方式,將所習得的知識、技能、思想、情意等作充分而有效的表達。
由於傳統的教學多以教師或課程為中心,學習偏重知識的注入,學生少有表達的機會,以至發表的需求受到壓抑、發表的能力無法發展,學習的成果未得積極展現;而發表教學法則彌補其不足,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也同時能積極主動地學習表達。
發表教學的類別,依人類學習的成果表現而言,可分為五類:
- 心智技能(intellectual skill)的發表教學
- 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的發表教學
- 語文資訊(verbal information or knowledge)的發表教學
- 動作技能(motor skill)的發表教學
- 情意方面(affective domain)的發表教學
在教育實踐上,發表教學須經由幾個步驟:
- 引起動機:讓學生確感有發表的需要,所發表的確是「自己」的成果,故所提供之教材必須合適,教師也要能提供適當的情境,避免「為教師而發表」
- 充實經驗:發表要有內容,除平日的充實之外,教師要指導學生蒐集資料,成為發表的素材
- 指導發表:發表要有技巧和方法,教師要運用說明、示範、矯正、練習等程序,並鼓勵變化和創新
- 評鑑欣賞:教師應提供評鑑的標準,作為評量和欣賞的依據。評鑑的要點為興趣重於成果、創作重於模擬,並以欣賞鼓勵的態度,使學生在成功、進步中激發其繼續發表的興趣。
設計教學法
以一個大設計項目為中心,或以一系列設計項目為一教學單元,從事教學活動的過程。
在此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個別或小組的形式,在實際生活中設立問題的情境及欲達成的目的,計畫達成目的的實際活動,並確實執行,最後評量完成的狀況。
這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自我指導為主,有目的、有計畫、有實際活動的實作學習方法。
長期以來,它被廣泛地用於職業和教育領域,後來其他學科也加以採用。
設計項目的決定應以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為基點。
在運用設計教學法時,師生需共同商定項目,學生根據興趣、當前需要,以及今後職業方向提出建議,教師分析學生現狀及現有的教學條件,確定設計項目。
學生本人籌畫和完成設計項目的整個過程,教師要隨時準備指導學生和評估其發展。
成功的教學設計是隨著設計項目的進展,學生可以逐漸脫離教師的督導,獨立完成設計項目。
缺點是課程不易計畫;從事跨學科設計項目教學時,學科間易出現無法銜接的現象;不易找到受過此種教學法充分訓練的教師;不易保證設計項目的實際價值等。
參考資料:
-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3929/
-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1483/
-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