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甄試考古題] 106-臺南市-37

有位學者提出我國教師應具有身教與言教的主張,他說:「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耆艾而信,可以為師;誦說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知微而論,可以為師。」此位學者是誰?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答案為 (C)

註解:

師術

為人師長的標準與條件

見於〔荀子.致士篇〕說:「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耆艾而信,可以為師;誦說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知微而論,可以為師。故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

意思是說為師之道有四,但是博學多聞,傳授知識的,卻不足以為人師。四種師術首先為師者必須人格高尚有尊嚴,令人敬憚;其次耆(年六十)艾(年五十)年長,為人誠信,也是為人師的條件;第三必須能講論學說,謹守本分,不凌下犯上;最後必須能見微知著,善於推理論事。   

荀子的這番說法,與〔禮記.學記〕中所說:「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不謀而合。教育不只在於傳授知識與技能,更要能變化受教者的氣質,養成其道德人格身教重於言教,師嚴然後道尊的嚴,在於為師者嚴以律己,使自己合乎為師的標準。身為人師必須得到學生發自內心的尊敬,一言一行足以為學生的楷模,講學論道,以道理為原則,不危言聳聽,不顛倒黑白;且有遠見,有卓識,能洞見機先,才能發揮教育的功效。

參考資料:

有疑問? 留個言吧!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