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甄試考古題] 107年-高雄市-普通科-83

高雄市共有 38 區,下列關於各區的舊地名何者正確?

(A)岡山區舊名小店仔街

(B)新興區舊名魚逮港埔

(C)三民區舊名五塊厝

(D)美濃區舊名蕃薯寮

答案為 (B)

註解:

岡山區

最早的漢語地名有「竿蓁林」與「阿公店」。一說此地原是船仔草(竿蓁仔)叢生之地;原枯此地的平埔族稱為「Agongtoan」,意為「很多船仔草」,船仔草即竿蓁仔,然後說閩南語的漢人移民以近似的閩南語發音音譯為「阿公店」(a-kong-tiàm)。另有一說是,平埔族「阿加」社,音轉為「阿公」(a-kong),後人又加上「店」字作為地名。第三說則為,古時一名台南老翁「蔡文舉」,綽號「蔡阿公」,在此地開設雜貨店,並提供免費茶水給過路商旅遊客飲用,故人稱為「阿公店」(文人雅稱為「翁店」、「翁舍」;本區所轄後紅里亦為荷據時期郭懷一事件發生地。

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台灣總督府以附近阿蓮有大小崗山為地標,改地名為「岡山」,在此設置「岡山庄」,為高雄州岡山郡役所駐地,後因發展迅速,改為岡山街。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由於日本在此設立空軍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為了癱瘓日軍戰力,至少空襲台灣25回,當時為日軍南進重要空軍基地的岡山(日本海軍第六十一航空場),曾於1944年10月14日遭受盟軍毀滅性轟炸,美軍出動130架次B-29轟炸機在岡山上空,投擲650噸炸藥大轟炸,造成日軍和岡山人死傷。

戰後改設高雄縣岡山鎮,仍為台灣重要的空軍基地,空軍官校也設在此地,並建有許多的空軍眷村。由導演曹瑞原改編自白先勇同名短篇經典小說作品公視戲劇一把青中的二層軍眷取景地為岡山醒村。

2010年12月25日高雄縣市合併,改為高雄市岡山區。

新興區

新興區舊稱大港埔。台灣過去慣稱可以行船的河川為「」,未開發的荒地為「」。過去本區為一片荒地,北界高雄川的支流,因盛產「魚逮(ㄉㄞˇ)魚(相傳為鯉魚)而被稱為「魚逮」港」,後人根據臺灣閩南話諧音改稱「大港」,而本區就是位於河畔的荒地,才叫做大港埔。

三民區

明鄭時期,王、蔡、鄭三個家族來此搭屋開墾,遂有「三塊厝」之稱。戰後中華民國政府取「建設三民主義模範區」之義,改為三民區。本區包括三塊厝、大港、灣子內、寶珠溝、獅頭、本館、覆鼎金等七大聚落。區境位於高雄市的市區地帶,東接高雄市的鳳山、鳥松、仁武三區,西鄰鼓山、鹽埕二區,南界前金、新興、苓雅三區,北毗左營區。 2010年合併升格前是原高雄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

美濃區

原名「瀰濃」,在日治時代大正九年(西元1920年),被日人依其本國地名改為音近似的「美濃」。至於「瀰濃」的由來說法多達七種,其中以清雍正時期繪製的「雍正臺灣輿圖」出現的「彌濃山」為最早出現「彌濃」二字之出處。也有說法認為地名的出處是美濃開基伯公碑文中「墾上蒼此土可大亦可久,將弈世而瀰濃…」而將此地定名為瀰濃。另一種說法是,乾隆初年,美濃莊之所以取名「瀰濃」,乃因該地以水為源,汲用不絕,而取「瀰」,居民以農為生,而取「濃」。直到大正九年,日本人才引用日本地名美濃,將瀰濃改名美濃。

後經查閱有關資料,發現在清雍正時期繪製的「雍正臺灣輿圖」(目前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其圖上已標識有「彌濃山」。其時間較之開莊伯公碑文上早,即在清雍正中葉以前,即已列入官方記載,並據以繪在圖上。

參考資料:

有疑問? 留個言吧!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