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明確界定有待改變的目標行為
其次為評量該行為
分析行為的增強物
依據行為改變的原理採取介入措施
最後再評量行為改變情形
通常採用「ABAB」設計
研究者先行評量行為的基準線(A)
接著採取介入措施(B)
停止介入以觀察行為是否回到原來基準線(A)
再導入介入措施(B)
強調班級經營應運用正增強、負增強
以維持學生良好行為或去除不良行為以塑造新的行為
想知道更多:
- [理論與內涵] 概論
- [理論與內涵] 班級經營的重要性
- [理論與內涵] 班級經營的理念
- [理論與內涵] 有效班級經營的基礎
- 班級經營模式:
- [理論與內涵] 班級經營的要領
- [理論與內涵] 班級經營應掌握的要點
- [理論與內涵] 班級經營七招
- [理論與內涵] 班級管理的內涵
- [理論與內涵] 班級人力資源運用